2020年是郑州大学“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三校合并20周年,也是“双一流”第一个建设周期的验收之年。9月17日,学校召开“双一流”建设周期总结专家评议会,专家组认为,郑州大学高标准全面完成一流大学建设任务。11月4日,李克强总理来校视察,对一流大学建设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并提出更高的发展要求。
五年来,在教育部、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亿万人民的大力支持下,郑州大学坚持以一流建设为主线,加快转型发展与内涵建设步伐,确立了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定位,实施“三步走”发展战略,深入推进一流建设“三大任务”“三大改革”,形成了以“一流建设”和“部省合建”为特征的内涵发展新格局,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建设成效。
办学质量与水平、创新与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办好最大规模大学,培养河南近一半博士、近三分之一硕士,为河南学子提供一半上一流大学的机会。坚持学术引领,学校ESI全球排位597位,五年内进步484名,8个ESI全球前1%学科,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2‰。学科水平与能力显著提升,“卡脖子”的ITO靶材制造实现产业化、深空面窗自主创新,省部共建食管癌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投入运行,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通过验收,成就河南首个大科学装置。
构建基于研究型大学的“四大体系”,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效显著。坚持立德树人,通过强化过程与“标准”质量体系,构建基于研究型大学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布局6个一流学科建设树立高峰,通过科教融合建立农学院,完善理工文医农学科布局,形成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体系。通过强化学科知识和组织“双体系”建设,推进学术组织建设与治理,形成郑州市协同创新的项目机制,建设国际化的医学科学院,建构学术治理与开放的研究型大学治理体系。凝练“求是 担当”校训,确立92年办学历史和校庆日,弘扬“追求卓越”郑大(荷球)精神、“勿忘人民”郑大情怀,塑造“自信、开放、尊重、坚韧”的郑大品格,把大学治理上升到精神文化层面,打造郑州大学文化体系。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面向“十四五”,面向河南区域战略布局,面向第二个一流大学建设周期,郑州大学将瞄准前沿领域,加强基础研究、强化原始创新、优化学科布局,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河南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好郑大作用,办好郑大事情,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力争到本世纪中叶,在中原大地上建设一所世界一流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