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位于郑州大学北校区(郑州市文化路97号),校园环境优美、功能齐全、设备先进、办学条件一流。学院创建于2004年,时为软件学院,2019年更名为网络空间安全学院,2021年与中原网络安全研究院合署,并对接河南省首家省实验室——嵩山实验室的建设工作。
拥有“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开设“信息安全”“物联网工程”“密码科学与技术”3个本科专业,招收“网络空间安全”“软件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信息”硕士学位研究生和“软件工程”“电子信息”博士学位研究生,已形成从本科生、硕士生到博士生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
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兼职教师140余人,聘请中国工程院邬江兴院士为中原网络安全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胡传平教授等为学科特聘教授,拥有国家级创新人才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河南省高层次人才(A类人才)1人,中原名师1人,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6人,教授14人,博士生导师12人,形成了一支以院士和特聘教授领衔,中青年教师为骨干,专兼职结合、开放多元、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
坚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联合国内优势科研院所和行业头部企业共建嵩山实验室创新研究基地、河南省智能感知与处理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大数据发展创新实验室、河南省智能数据安全现代产业学院、数据智能与区块链郑州市重点实验室、校企合作创新研究实验中心等科教平台;积极推进“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建设,科教产教融合驱动,共建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级众创空间-郑州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教育部-华为智能基座协同育人基地、河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河南省网络空间安全科教融合创新实践流动站、河南省研究生联合创新培养基地、校内外实习实训等多元化协同育人基地。
学院学科建设和布局上,面向国家安全战略和重大需求,围绕网络空间安全,凝练学科特色和科研优势,形成网络空间安全基础、密码学及应用、网络与系统安全、应用与数据安全等学科方向。
面向研究型学院建设目标,扎实推进有组织科研,打造信息系统基础架构安全、卫星互联网安全、数据与人工智能安全、网络韧性量化测试评估、车联网安全、区块链及隐蔽通信等特色研究方向。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其他各类科研项目,开展基础性、前瞻性、创新性的科学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产出一批标志性成果。
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服务国家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战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自主可控实战型网安人才培养为目标,坚持国产技术进课堂、进实践;积极探索与郑州大学网络中心融合发展新模式,建设网络安全综合靶场和网络安全中心,打造高质量战训一体化攻防演练平台,构建实网实战攻防演练和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开展教、评、练、战一体化的实战能力训练;组织参加护网活动,挖掘安全漏洞,服务国家及区域安全。创办郑州大学首个“4+2”本硕贯通拔尖人才培养“嵩山实验班”,推行小班化、特色化、国际化培养,聚焦数智技术与网安教学深度融合,构建“高阶性、创新性、挑战性”的理论和实践课程体系,培养国家战略急需网安拔尖人才。积极开展多渠道、多层次的国际合作,邀请国际知名专家来院进行学术交流,并选派师生外出交流访学。
先后荣获“河南省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郑州大学先进基层党组织”“郑州大学先进党支部”“郑州大学先进团委”等荣誉称号。学院积极推进高品位校园文化建设,持续开展“‘学思践悟’红色育人工程”“阳光体育运动会”“元旦晚会”“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千人升旗仪式”等品牌活动,获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重视凝练创建学生工作品牌,笃定践行立德树人工作理念,打造一流学生工作团队,连续多年被评为郑州大学学生工作先进单位。
展望未来,学院将坚持网络安全教育、技术、产业融合发展,加强平台建设、自主开源生态建设,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的能力,形成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产业发展的良性生态,为学校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做出更大贡献。